摘要:基于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来阐述汽车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PEST分析法,环保,汽车产业
1 研究背景及PEST分析法介绍
近几年来,由于汽车的快速增长导致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石油是汽车的动力,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无论是对于国家经济还是人们的生活需求都起着密不可分的作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已迫在眉睫。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正在饱受着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影响。在面临着这样严峻的境况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它可再生资源或不紧缺资源来代替石油从而缓解了目前的能源紧缺压力,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排放零污染,既高效又环保,同时人们可以多乘坐新能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出行,这样会大大减少交通堵塞的现象。因此,对于目前物质文化的高速增长阶段,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文采用的PEST分析法,它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技术。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来阐述汽车的发展。
2 PEST分析法的应用
2.1 政治环境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GDP已稳稳的位居世界第二,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传统的以石油为原料的汽车工业来说,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大大加深了石油能源对GDP贡献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科学发展观这一基本国策的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是将来汽车产业优化升级的制高点。
为了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美、日等国家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减免购置税、消费税等措施,积极引导消费者偏向于新能源汽车,还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售后服务相对也较为完善,这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GDP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汽车消费的市场急剧膨胀,2009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已占据世界第一。但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与石化资源的日益减少这一矛盾日益凸显,近些年,我国石油供应量远远不足,这也造成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提高,正因如此,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威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我国积极研发并推广新能源汽车,降低对石油燃料的依赖,促使人类和环境友好协调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从国家宏观战略方面来看,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汽车由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
正是由于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了足够的认识,近些年,我国政府也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近几年里,我国政府通过补贴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支持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的比较晚,在发展的思路上还不够成熟,有关政策不健全、相关税费制度比较滞后等都减慢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学习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经验来看,由于较高的科研成本导致新能源汽车在推广初期较传统汽车价格上存在较大的劣势,所以这一阶段政策扶持要更偏向于新兴汽车产业。可以想象,我国政府没有制定强有力的财政扶持和政策优惠,新能源汽车将无法与传统汽车在价格上相比较,且不说售后服务的质量保障,新兴产业如果在初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基础,将很可能很难接着推广下去。因此,从政策层面来看,解决好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三个关键问题尤为重要。第一,我国大中小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补贴与财政支持支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是否具体有效;第二,我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战略;第三,中国应该借鉴哪些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国际经验,提升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改进我国的产业政策。
根据以上研究思路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料,并通过对我国各大、中、小城市财政政策扶持的力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得出相关结论,并且还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治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存在的不足,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这一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远走,但相信在政府政策越来越多利好的情况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会迅速崛起。
2.2 经济环境
近几年来,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石油作为汽车的动力源泉,对石油的需求也相对原来大大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能源供给成本相对高昂,不仅带来了因成本问题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引发了环境的破坏,最近由于工业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建设,石油污染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汽车的尾气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虽然汽车对石油的需求较大,但是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未来人们的生活需求,如果石油枯竭,那么未来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如何,我们难以想象。所以,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近期,政府越来越看重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为保持政策连续性,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政府部门将在2016-2020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在政府一系列的意见指导下,传统汽车将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是我国发展重点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4万辆,同比增长2.5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6,657辆,同比增长79%,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688辆,同比增长4.5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6,395辆,同比增长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650辆,同比增长145%。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很大,而归其原因,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车型的比较,不难发现,前者排放零污染,更加具有高效性和环保性,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越来越多的去乘坐新能源型公共汽车,减少了私家车的出行,这样充分缓解了因为交通堵塞引发的城市交通问题和减轻了日益危害人们生活的雾霾天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步发展,竞争力也会逐步提高,那么市场机制也应该随之调整,去年中央政府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幅度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零售部门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采取主要以政府补贴,减免相关税收为主的机制。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如果政府补贴取消,那么市场机制也将随之改变。
2.3 社会环境
汽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改变世界的机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汽车的普遍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物质水平,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汽车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制造汽车消耗的原材料,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大量汽车生产过剩,导致停车位的紧缺,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2.3.1 汽车发展引起的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工具,汽车从20世纪70年代的奢侈品变成了一件只用交付几万元就能开走的大众商品,出行从此变得无拘无束,很多人对时间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公共交通的时刻表,对距离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几站地”,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同时汽车的发展带动了许多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配件,汽车的新能源化,汽车保险业,石油天然气等产业的发展。汽车作为当今社会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使得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变革,开始从第一工业向第二第三工业转移,从之前的依靠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作为代价来发展变成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资源环境的保护。
2.3.2 汽车发展引起社会环境问题
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改善,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消除汽车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汽车尾气的排发,虽然现在已经研发出一些靠新能源材料作为燃料的汽车,但是由于市场,政策以及后续的一些设备等问题导致这些新能源汽车还未完全投入市场。其次,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基本上一家都有一辆小汽车,这时停车场的占地问题日渐突出,虽然停车场基本建于地下,建于地上的很少,但是建于地下的停车场破坏了地下土质结构,造成地表塌陷的事故时有发生,而且随着停车位的紧张,人们有时为了停车滥压草坪,破坏绿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2.3.3 汽车发展所引起社会安全问题
汽车的发展使人们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产生恐惧,我国是世界上汽车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全世界60亿人口每年死亡5200万人,其中死于交通事故的5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排在人类死亡原因的第10位。中国年交通事故死亡九万人,所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比为1.5%。交通事故致死率是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交通事故伤亡总人数之比。国外的交通事故致死率大大低于我国。如日本的致死率为0.9%,美国的致死率为1.3%,我国的致死率平均为27.3%,位于31个国家中的第三。据统计,在因违章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的司机中,16至40岁的年轻人占一半,其中主要是三年以下驾龄的司机。交通事故受害方的统计:在中国,交通事故每死亡四个人有三个是交通弱者,司机的死亡率占13.4%,行人和骑自行车人占死亡人数的45%。而在国外,交通事故死亡的人主要是司机,法国占63.5%,意大利占55.5%,德国占61.4%,美国占52.4%。
2.3.4 汽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汽车的发展对社会有利又有弊,一方面汽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另一方面汽车也对社会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我们要想做到汽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趋利避害。首先,我们应提高汽车工业技术发展,让新能源技术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做到汽车产业以一带片。其次,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交通秩序习惯,不乱穿马路,不酒后驾车等习惯。只有这样汽车才能对社会起可持续发展作用。
2.4 技术环境
自1978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来看,我国各个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汽车产业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转变,成为后起之秀,产销量在2009年均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技术依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由此引出了科学技术层面的研究。
现阶段,在能源日益短缺、全球气候恶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加快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来减少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的购买和使用,甚至最终替代传统汽车的使用,因此,形成了技术多元化大发展的局面,其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投产,进入商业生产之中。以德国、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主要国家,特别是宝马、通用、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现行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不同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成功研制出了多种新能源汽车车型。
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合资之路,发展状况也表明市场交换技术结果不明显,根据日韩汽车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发展民族汽车工业必须坚持自主研发。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技术交流的形式获取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我们新能源战略出发,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技术来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我国锂电池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全球来说也是先进水平。在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和电池容量方面,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更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上的优势也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自主创新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式,自主创新也是为自己构建产业价值链和附加值。自主创新企业更容易嗅到潜在目标市场,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地位,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现阶段,我国汽车产业立足中低端市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做好技术和服务双向发展的基础上,向高端汽车市场进军。
综上四方面所述,我认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国家政策和方针的指引外,还需要灵活的市场机制积极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国家应该扶持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必要时可以与高校结合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争取早日由汽油车时代转化为新能源汽车时代,让汽车产业与能源和环境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一博,苏敬勤.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5).
[2]唐春晖,唐要家.技术模式与中国产业技术追赶[J].中国软科学,2011.
[3]谢伟.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轿车工业[J].工业经济,2007.
[4]赵晓庆,许庆瑞.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研究[J].科研管理,2006,(1).
[5]lingzhongru.新能源汽车20162020年补助政策意见发布[EB/OL].中商情报网,2014.
[6]张萌,余家豪,杨睿.2015年全球能源格局新变化[N].第一财经日报,20150127.
作者: 姚俊洋 刘婧 谢响涛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22期
可以QQ联系我们:896161733;也可以电话:18121118831